內蒙古大數據產業深圳招商推介會系列報道:錫林郭勒構建大數據產業新生態
發布時間:2018-06-01 13:19:4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肖寒 | 責任編輯:肖寒錫林郭勒盟構建大數據產業新生態
大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是21世紀的“鉆石礦”。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互聯網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
內蒙古自治區把握時代發展機遇,于2016年加入到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行列,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同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先后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的若干政策》及《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其中《實施方案》提出,未來3至5年,內蒙古自治區將建設成為“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絲綢之路數據港、數據政府先行區、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區、世界級大數據產業基地”,到2020年,大數據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這兩個文件的出臺,為全面啟動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國家綜合試驗區創建工作,促進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基礎設施和應用產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以下簡稱錫盟)認真履行《實施方案》,將信息化作為引領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著力點,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等大數據平臺項目建設,通過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助推錫盟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效。
錫盟發展大數據產業優勢重重
地址結構穩定。錫盟位于華北地區正北方,是內蒙古高原草原的主體部分,地處東經111°08′-120°07′,北緯41°36′-46°46′之間。境內地質類型由高平原、丘陵、臺地、盆地和沙地組成。大部分地區的海拔高度約為1000-1300M,地勢平坦開闊。自從1970年開始有較系統的地震記錄后,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過較大地震,地質結構穩定,同時土地資源豐富、地質災害少、環境容量大,有利于支撐大數據基礎設施部署和產業企業落地。
低溫周期長。錫盟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低,僅0-3攝氏度,1月氣溫最低,平均零下20攝氏度,氣溫最高的7月平均氣溫僅21攝氏度。空氣質量優良,2015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8天,占全年天數95.3%。低溫環境和空氣質量可極大節約云計算運營的降溫成本和延長服務器使用壽命。
電力充足、價格便宜。錫盟被列入全國規劃的六大煤電基地和七大現代煤化工產業區蒙東基地,煤炭資源探明儲量1448億噸,褐煤總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錫盟現有火電裝機容量621.6萬千瓦。同時,風能資源穩定度高、連續性好,可開發利用量達1億千瓦,約占全國陸上風力資源的26%;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度大,年日照時數平均3000小時以上,太陽能可利用資源總量達2.09×1017千卡。截至9月底,風電裝機容量和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分別達330萬千瓦和45萬千瓦。據測算,大數據相關企業用電價格可低至0.38元/千瓦時。
三億資金投資 錫盟開采大數據“鉆石礦”
據悉,近年來錫盟高度重視發展大數據產業,結合自身發展優勢條件,以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為切入點,兩年安排3億元資金加快推進錫盟大數據發展,確定了建設“一個中心、兩張網、兩個平臺、三項創新創業工程、八大數據庫、系列智慧應用工程”的目標任務,目前各項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一個中心”:錫林郭勒大數據服務中心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按照T3標準,建設完成基礎設施IaaS平臺、10G互聯網出口和政務外網接入,大數據中心機房已具備提供服務能力。
“兩張網”: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統一規劃,有序推進錫盟電子政務外網平臺升級改造工作。全盟視聯網系統已啟動建設,開展了安全生產重點監控183戶企業的視頻聯網工作,已有60%的企業實現視頻聯網。
“兩個平臺”:已部署完成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的子平臺,以及平臺基礎支撐軟件PASS平臺,正在籌備平臺上線測試工作。
“三項創新創業工程”:啟動創新學院、產學研創新中心、“雙創中心”等重點建設工程,吸引電子信息產業、大數據科研機構等加快入駐,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氛圍。
“八大數據庫”:規劃建立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建筑物、文化、信用體系等基礎數據庫和重點領域專題數據庫。現已完成政務數據整合工作,整合數據達到3.23億條。
“智慧系列應用工程”:規劃實施16項重點應用工程,今年啟動實施的智慧畜牧業、智慧文旅、智慧精準扶貧、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安全生產6個示范應用工程正穩步推進,其中智慧文旅項目已經進入政府采購程序。
目前,錫林郭勒盟正加快同內蒙其他地區大數據產業協作的步伐,以錫林浩特市為中心,二連浩特市、多倫縣、正藍旗為重要支點,發揮地區間的聯動作用,進一步推動大數據產業聚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