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發布鄉村建設領域“1+41”成果體系
發布時間:2023-11-09 13:12: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陳艷萍、張磊磊、史宇光 | 責任編輯:趙茜11月8日,2023浙江省鄉村建設工匠技能競賽在杭州蕭山區義橋鎮舉行。“繼去年獲團體第一名后,杭州今年再度蟬聯團體第一;12名參賽選手均獲得個人獎項,其中,砌筑工、鋼筋工、管工項目一等獎均由杭州選手獲得。”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好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杭州鄉村建設系統性理念創新、整體性機制創新、協同性實踐創新、多元性數智創新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在同步舉行的杭州市鄉村建設成果發布會上,杭州鄉村建設領域“1+41”成果體系正式發布——即1部法規《杭州市鄉村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41個涉及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美麗城鎮建設、農房建設、農村污水治理、綠道建設以及數智化建設等工作的配套制度。
為加快推動《條例》落地實施,率先在全國探索系統化構建鄉村建設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市建委自立法啟動以來,一直堅持“兩手抓”,一邊全力推進立法流程,一邊同步抓配套制度建設,創新引入“賽馬機制”,集中市、區兩級力量完成43項鄉村建設理論研究課題,并將課題成果轉化為《條例》的實施細則和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標準體系,出臺了包括管理制度、技術導則、標準規范等41個文件,其中多個技術導則為全國首創。
在此次活動的舉辦地蕭山區義橋鎮,就是集中踐行杭州農污治理一系列創新機制舉措的典型樣板。近年來,義橋鎮秉承“水清、無味、點綠、景美”八字方針,以“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處理全達標、資源全利用、監管全智慧”為引領,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完成20個村的農污治理項目。同時,該鎮積極推進綠色環境打造行動,采用濕地理念,首創“凈水公園”模式,通過大范圍種植水生植物和培養微生物來凈化水質,通過綠化及周圍苗木地灌溉進行尾水利用,真正使農污治理實現從“污水點”到“風景點”的華麗轉身。
值得一提的是,蕭山還在義橋打造了全市首創鄉鎮級水環境治理中心——義橋水環境治理中心。該中心是義橋鎮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指揮樞紐,主要包括污水治理研究中心、運維管理中心、智慧化指揮中心三大核心,實現集中化、制度化、標準化、智慧化、多元化“五化一中心”的水環境治理新格局,為全鎮水環境治理決策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此外,在市建委指導下,義橋在水環境治理中心成立了“市-區-鎮-村”四級農污治理紅色指導員基地,順利籌建起鎮、村兩級農污紅色指導員隊伍,全面推進全鎮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理念引領和機制保障下,杭州協同促進農房建設、農污治理、綠道建設、“三改一拆”、美麗城鎮、城鄉風貌等鄉村建設工作全面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奔向共同富裕。目前,杭州已累計建成8種類型綠道(環湖、沿山、沿江、沿路、沿河、濕地、公園、鄉村綠道)4700余公里,基本實現“主城區范圍5分鐘可達綠道網”;累計創成省級美麗城鎮樣板55個,市級樣板99個,數量位居全省首位;依托杭州城鄉風貌智匯通平臺打造的“共富超市”,已上架直銷4大類12小類共計711種商品,線下銷售點達到57個;10條共富風貌游線入選浙江省第一批共富風貌游線名單,總數位列全省第一。
行走在杭州大地,從品質綠道延伸到田園村落,從美麗城鎮拓展到城鄉風貌樣板區,城鄉共富的路徑越來越明晰。在蕭山區臨浦鎮橫一村,總長約7.5公里的“柿來運轉”綠道由數字化賦能的“如意跑”和千年古柿林中的“林間漫步道”兩部分組成,串聯起了村內的鴨棚咖啡、Hi稻星球、如意柿界、如意山房等各個景點,每到節假日游人如織。在不同的季節,游客還可以沿綠道直接上山采摘柿子、楊梅、李子等山林土特產,促進村里的生態旅游資源充分有效開發,成為綠道拉動文農旅產業發展的典型縮影,生動演繹“綠道”變“財道”的共富故事。
此外,杭州還將數智優勢直接轉化為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體驗《杭州市城鄉風貌智匯通平臺建設技術導則(試行)》的出臺,繪就了鄉村建設“一張圖”,構建了項目管理“一條鏈”,織密了民生服務“一張網”。
杭州市城鄉風貌智匯通平臺目前已成功接入杭州城市大腦2050展廳,整合了鄉村小腦、智慧農房、智慧農污、智慧綠道等子系統,上架了“共富超市”“共富風貌游線”等場景,融合了房屋全生命周期智慧監管系統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綜合管理系統。老百姓所需的農房設計、農房審批、綠道出行、農產品銷售等服務都能在平臺上實現。(陳艷萍、張磊磊、史宇光)